人身安全
經濟困難
法律援助
生活重建
居住資源
子女照顧
每一年,我們服務逾萬名處於暴力危機期的婦女與未成年兒少。
68%受暴婦女接受服務後降低暴力風險,或者脫離暴力環境。
94%婦女接受司法服務後,提升人身安全危機因應,及主張自身法律權利的能力。
人身安全
經濟困難
法律援助
生活重建
居住資源
子女照顧
我們透過多元管道與服務模式,以期能在跨系統合作中,盡可能接住遭受親密關係暴力與家庭暴力的婦女。
2015年承接了桃園市、台中市、高雄市、屏東縣、花蓮縣、和台東縣等六個縣市的家庭暴力防治服務,其中桃園市、台中市、高雄市同時承接通報案件諮詢輔導、家庭暴力被害人後續追蹤輔導,屏東縣、花蓮縣、台東縣則只承接家庭暴力被害人後續追蹤輔導。
面對危機期的求助者,勵馨基金會的服務重點在於及時回應婦女當下需求,她們通常都剛遭受暴力,身心安全處於不穩定狀態,而專業社工輔導和即時的關懷支持,能強化婦女的求助意願,並建立社工與婦女間的合作關係。
透過電訪或面訪執行安全評估,進一步制定被害人安全計畫;同時依據婦女需求,提供司法、醫療,及緊急庇護安置等服務,增強其自我保護意識,和使用社會資源的能力。
離家,是許多婦女為了脫離暴力循環,不得不的選擇。
為了儘快隔離家庭暴力的威脅,政府於全國設置了39處家暴被害人庇護所提供安置服務,讓受暴者及其子女能有一處確保人身安全、獲得生活支持的處所。目前勵馨基金會自辦與承接政府委託,於台灣北中南三區共有1處緊急短期庇護中心、4處緊急短期及中長期庇護家園,以及4處自立宿舍,依據婦女的危機程度與需求,提供不同型態的安置服務。
庇護安置中心社工與生輔員依據個案需求,透過電訪、面談,討論人身安全、自我照顧、生活能力、親密關係、親子互動及就業等議題,並從中提供情緒支持,藉由教育性、輔導性及生活性團體活動,讓婦女們建立抒發情緒與互動討論的支持管道及網絡。若有司法、醫療及經濟的需求,社工則會進一步資源連結與轉介。
以往庇護安置服務強調保密,無形也孤立了婦女的處境。勵馨基金會瞭解在不同安置階段,庇護所需要不同的功能設計,以回應受暴婦女即將在社區展開新生活的各項需求及預備。因此,勵馨基金會發展出緊急短期庇護安置、中長期庇護安置,以及自立宿舍等服務工作,讓安置服務不只是提供安置住所而已,同時也能在社區中扮演支持的角色。
當受暴婦女透過司法途徑保障人身安全、帶著子女離開暴力關係,往往需經歷一關又一關司法程序,過程中還會經歷相對人言語威脅與恫嚇,觸發內心對受暴的恐懼和傷痛。勵馨從長年的服務經驗中看見需求,自2003年陸續駐點於地方法院的家庭暴力事件服務處及家事事件服務中心,就近與即時提供服務,保障婦女尋求司法途徑時的權益。
對於不熟悉司法的受暴婦女,社工除了解說保護令內容、說明法律程序、協助撰寫訴狀、整理證物等,也連結律師提供法律諮詢。社工並藉由會談瞭解婦女受暴情形、危機程度及資源系統等,適時給予情緒支持、需求評估,並討論人身安全計畫,降低家庭暴力再次發生的風險。
讓受暴婦女在法律程序與開庭時,能主張自身的權利,是勵馨基金會司法服務的主要目標之一。
但此前時常需要許多事前準備,協助婦女理解司法程序與法庭的審理邏輯,以及克服出庭時可能遭遇相對人報復的恐懼。社工除了開庭前的會談,也實際陪同婦女及其未成年子女出庭到安全離開法院;開庭時社工協助婦女與法官雙方的溝通,讓婦女能完整陳述意見,適時維護婦女的權益。
勵馨基金會受暴婦女就業輔導服務提供一對一諮詢,陪伴解決婦女發展就業時會遇到的困難,像是經濟壓力、子女托育、法律訴訟、人身安全、身心創傷等,進而提升婦女的就業機會與能力。
同時我們積極開發與連結友善職場,提供就業媒合;並規劃微型創業基金,讓婦女就業有更多元的發展模式。
我們依據受暴婦女的家暴歷程發展出「階段性就業服務」模式,由專業就業社工提供受暴婦女「準備性」、「支持性」與「適性」等深度就業服務。
度過暴力危機後,如何生存?受暴婦女脫離暴力家庭或安置家園後,生活變成了一場單打獨鬥的拚搏,月薪大多落在2萬以下,薪水除了付房租,還要負擔孩子的托育費、學費、生活費等,往往脫離暴力後,就會落入貧窮的處境。因此勵馨希望能陪伴婦女適應脫離暴力後面臨的住宅、經濟、自我關係等困境,陪伴婦女及兒少多走一里路,邁向穩定的自立生活重建之路。
台灣每年約有7萬名孩子暴露在家庭暴力之中,目睹兒雖然不一定直接遭受暴力,但在目睹家人受暴的過程中,傷害也烙印在孩子的心裡。勵馨基金會成立「向日葵小屋」,給他們一個溫暖安全的空間接受專業服務,幫助他們能早日從暴力的害怕中走出來,迎向陽光。
性侵被害人支持性服務、蒲公英諮商輔導
1994年成立臺北蒲公英諮商輔導中心,是全國第一個致力於性侵害療癒的專業心理諮商輔導中心。服務初期關注服務對象因性侵害事件衝擊之心理及社會適應不良狀況,著重社會資源服務的整合、重要他人關係的重建及權益倡導等;中後期聚焦於服務對象之內在議題,提供更細緻化與個別化之服務,陪伴長出其內在力量,用新的眼光及態度走出創傷的影響,建立對未來的盼望。
2014年開展性侵被害人支持性服務,關注18歲以下的性侵害事件被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