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光影】#MeToo專業陪伴與性騷擾防制募款計畫

為什麼#MeToo事件不斷發生?

勵馨基金會長年服務中,每位前來求助的被害人的故事與處境都不太相同,而在#MeToo這段期間的性暴力來說,有兩大特徵:權力關係、長期隱忍,能有效改善的解方則是來自社會友善。

當#MeToo被害人發聲時,可能面對排山倒海的輿論攻擊、公審,尤其被熟識的人性暴力,例如被公司主管性騷擾,被害人當下會是錯愕,並且擔心會不會是自己想太多?說出來會不會破壞關係、影響業務?因此在長期的恐懼下,若身旁環境表現的不友善、否定時,受害者只能選擇隱忍與接受。

性暴力被害人長年難以說出口

台灣統計數據顯示一般性騷擾(受陌生人性騷擾)比例相較於其他種類性騷擾來的高,但是從實務的觀察發現,黑數很高。

在此次#MeToo中發現,許多性侵害、性騷擾多發生在關係內,例如職場的關係、師生關係、家內性侵害、伴侶性暴力,多數的性暴力來自於熟識者,關係內的性傷害導致人更難以發聲。關係中的權力不對等會使被害人動彈不得,關係內的性傷害事件也會破壞被害人對於人、對社會的信任感。

#MeToo──不斷述說的意義

「為什麼當時沒有逃、為什麼不反抗?」當被害人求助時遭遇警察、單位的反問,使被害人更感受到系統的不友善。不論出於有心或是對議題的不認識,都會觸碰到被害人的緊張與脆弱,再一次受傷。

性傷害事件的特殊處在於,往往發生在沒人看見的時候,也因此被害人說出口時要跨越很高的門檻,擔心被質疑事件的真實性。然而在#MeToo浪潮下,被害人選擇說的時候,不見得是要索取賠償,而是希望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能夠被承認、被看見,而不是被否認、被攻擊,甚至影響到自己的工作機會。

身處敵意環境中,該如何面對?

當事人身處不友善、不舒服的環境,首先面臨到的是如大浪襲來的情緒,有時候甚至連起床都有困難、一想到相關的人就會發抖,在身心的創傷反應已經很明顯的時候,才會疑問自己怎麼了,進而尋求協助,因而求助時已經是長期隱忍、累積壓力一段時間了。

建議當聽眾朋友發現身旁的人跟平常不太一樣,不見是發生性傷害事件,也可能是經歷創傷事件,可以請重要他人陪同當事人尋求資源,例如心理諮商、社工服務等專業者,拉出一段可以休息、重整的距離,踏上復元的開始。

#MeToo專業陪伴與性騷擾防制募款計畫

「#MeToo」包含各種樣態的性暴力,募款計畫特別標定在性騷擾的原因是,大多高階主管、老闆沒有接受過性平教育,對性騷擾沒有敏感度,當性騷擾加上權勢關係,會更加困難。性騷擾來自個人主觀感受,不論是性別歧視話語、不經意或故意的肢體碰觸舉動等等皆有可能構成性騷擾,而這些舉動卻經常被視為是拉近距離的方式。權勢關係中,行為人一步步的界線破壞,則可能從性騷擾到性侵害。

本次募款計畫有三個核心:培養性騷擾議題的專業社工、陪伴受害者規劃復原計劃、推動職場性騷擾的友善教育。期待社會能共同見證性創傷,為倖存者帶來生命的光亮,直到有一天迎來沒有性別暴力的社會,不再需要勵馨的那時刻。

 

【媒體報導】MeToo專業陪伴與性騷擾防制募款計畫。國立教育廣播電臺—城市的光影。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