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受傷孩子的遭遇,創傷知情化作服務能量

撰文/王倢妤(宜蘭分事務所 親密關係暴力/家暴服務組 社工師)

朋友看到蟑螂會一直尖叫?或者接到某人來電就會暴跳如雷?這些比較強烈的反應,或許有點難理解,其實這些可能都來自於童年負面經驗,也可以說與「創傷知情」這個名詞有關。

 

用創傷知情 找到陪伴孩子的方式

「創傷知情」是目前勵馨基金會社工常常運用服務個案的專業技能之一。面對目睹兒少個案的陪伴,過去社工較習慣會談,即以「口語」與「認知」做為主要技巧,但使用「創傷知情」概念,從陪伴孩子的身體調節開始,再進一步輔導人際關係認知。

為此,勵馨基金會宜蘭分所今年特別邀請胡美齡諮商心理師進行工作坊,課程包含通用知識、實作技巧與自我照顧三大部分,幫助宜蘭地區的機構社工、學校輔導老師用新的視野、創傷知情的眼光來理解受助者或受傷孩子發生什麼事,幫助他們重新找到正向人際連結。

 

目睹兒「脫窗」的身心反應 就是紅燈求助訊號

工作坊現場,美齡老師運用大量實例的套用,使創傷知情容易理解。像是以紅綠燈說明「身心容納之窗」和情緒起伏的關連性,穩定的情緒如同綠燈,過度起伏的情緒如紅燈般。用「脫窗」,即「脫離身心容納之窗」來比擬情緒正在亮紅燈,而人們會產生「脫窗」,就是缺乏安全感。以「脫窗」這個小口令,不但一語道出概念核心,也令學員印象深刻。

 

另外,老師也分享自身故事,說明創傷事件在大腦裡的運作方式。因為童年時期曾經對蛇有不好的經驗,長大後,有天在路上,竟然把腳踏車輪胎皮看成蛇,突然有驚慌失措、尖叫、後退好幾步的「過度激發」狀況。這也說明了人們遇到某些過去負面經驗,會自然反應出戰鬥、逃跑、凍結癱瘓,尋求生存機會。

 

從老師的實例經驗重新思考社工專業服務發現,有著目睹暴力創傷繼續生活的孩子,經常會有「脫窗」的情緒反應,然這些「脫窗」看在無法理解的人身上,經常會成為不乖、不聽話、難搞、抗拒服從等的負向標籤,孩子再次面臨不被接納、低自尊的困境中。

 

老師運用大家手邊的服務案例概念化,重新看見社工透過循序漸進方式接納孩子的辛苦與承擔,以及社工長期、穩定且堅定的陪伴與支持,讓孩子感覺到安全與被理解。這樣示範、討論和理解,也讓網絡專業人員更能理解創傷知情的概念如何與服務結合,以及網絡成員未來如何相互合作。

 

專業人員小組時間,用創傷知情想想服務的個案。

社工照顧個案的同時 也要記得照顧自己

「專業人員的自我照顧」也是這次課程的重點,許多專業人員在工作時總是很用心、用力協助帶著創傷前來的服務對象,而忘了好好關照自己、愛自己。美齡老師要我們好好想想,陪伴、支持服務對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照顧自己的身心,實踐『下班時真的下班』,找出工作與生活的界線,只有休息夠了,整理好心情,充實電力,才能陪伴服務對象長出自我的能量!

 

好好伸展、動一動,照顧陪伴個案的同時,也要記得照顧自己的身心。

 

閱讀更多>>用 創傷知情 的眼光,看見孩子心理的傷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
勵馨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