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5
|

如何跟孩子談爸爸媽媽要離婚了-學齡孩子(6-12歲)篇

撰文/古淑慧(勵馨桃園分事務所 向日葵小屋關係復原基地 諮商員)

國小六年級的耀翔跟就讀小學二年級的弟弟耀華,爸媽正在談論離婚、常有爭吵與衝突,放學後的耀翔與弟弟,都會坐在門外等待爸媽吵完才打開家門,一進家門就衝向房間,避免與爸媽有直接的接觸。 

 

父母高衝突 影響孩子身心

耀翔很不能理解為何爸媽要吵架,身心的巨大壓力讓他開始用偷東西發洩,他發現偷東西這件事會讓爸媽一起關注他,好像他們就不會分開了。耀華則是爸媽常因為家務分工而吵架,所以體貼的開始做起家事,盡量事情都自己處理,不讓爸媽擔心,可是才小二的他,根本無法負擔這麼多大人該做的事,課業及身體狀況都出現了問題。爸媽有天突然意識到,兩個孩子的狀況都不好,但是也覺得雙方無法再繼續生活,很苦惱該如何跟孩子說明爸媽需要離婚。 

夫妻關係面臨離婚時,時常有許多情緒要處理,敏感的孩子也會感受到父母間的緊張,而導致身心壓力。耀翔正值青春前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注、期望父母能和好,便用偏差行為吸引父母關注,看父母一同責罵自己,比看他們針鋒相對更好一些;耀華則是將父母該負的責任、讓爸媽和平共處的任務揹在自己瘦小的身上,沉重負荷難以度量。 

我們的文化當中很少有機會學習「如何好好分開」,若能好好地分開、好好地跟孩子們談關係、爸媽離婚等話題,可以避免孩子及爸媽承受許多不必要的傷害。 

 

爸媽在離婚之時,學齡孩子常遇到以下狀況:

擔心爸媽再度吵架,開始被迫照顧自己、主動承擔家務來支撐家裡

例如耀華不只把自己照料得很好,還主動負擔家務,明明應該被照顧的是就讀國小二年級的孩子,卻變成照顧大人的角色,也就是「親職化兒童」;這樣的孩子被迫比同齡兒童還要早熟。角色對調的結果,是孩子不能享受身為孩子的自由,以他人的需要為優先,壓抑自己的渴望與需要,好像把爸媽照顧好、爸媽不吵架了,自己才有存在的價值。如此的特質長期養成,未來在親密關係中將不容易建立平等關係。 

 

平常很乖的孩子突然開始有許多問題行為 

故事中的耀翔,因為爸媽衝突而產生巨大壓力,透過偷竊的方式紓壓,其實孩子通常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回事。在離婚衝突時期,可以多多陪伴孩子說說話,讓他們能抒發內心的不安、害怕的感覺,當孩子感覺自己的情緒被爸媽關照,自然不會用偏差行為來吸引注意。 

 

聽到「爸爸媽媽要離婚了,你要跟誰?」,這難以回答的殘酷問題

學齡期的孩子認知已經開始快速發展,看到兩個深愛的大人吵架,內心就像是被分割一般痛苦;然而正在衝突期的爸媽時常會問孩子要跟誰?讓孩子進入痛苦的兩難,同時也是巨大的壓力,進而影響食慾、睡眠及學校課業等。 

 

學齡期孩子特別需要安全感及可控的生活

家裡有學齡期孩子的爸媽準備離婚,雖然無法再成為伴侶,但仍然是孩子的父母,雙方可溝通協調孩子的照顧,挑一個完整時間與孩子說明兩人已決定分開,並說明後續的照顧計畫,哪位孩子會與誰一同生活,在何時又會與另一方會面,學校和生活可能會有何種轉變等,幫助孩子明白,爸媽離婚之後,他們的生活將會有何種改變,避免無法想像未來而造成巨大焦慮,傷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若您也正在苦惱該如何向孩子訴說離婚的決定,向日葵小屋期待能夠陪伴您與孩子,一同走過這一段不容易的時間!

勵馨桃園分事務所向日葵小屋家事商談服務 

諮詢電話👉03-4226558#15、26
諮詢LINE👉@086qdduw 

 

 

訂閱電子報

已發送 Email 驗證信給你,請點擊信件連結以完成訂閱程序

暫時無法接受訂閱,請稍候重新嘗試
分享